长沙美年7月体检重要异常结果!

长沙美年体检
2023-08-19

2023年7月长沙美年大健康四家门诊部体检数据如下:体检完成人数:11841人;发现重要异常:1282人,占比11%,回访完成率100%。


健管中心对肺部、乳腺、甲状腺三类高危结节重点分类管理,共计227例(其中肺部高危结节77例、乳腺高危结节26例、甲状腺高危结节124例)。


【肺部高危结节是指分类为LU-RADS4类(4a、4b、4c)、LU-RADS5类及部分LU-RADS3L类结节;乳腺高危结节指分类为BI-RADS4类、5类结节;甲状腺高危结节指分类为TI-RADS 4类、5类结节】


7月份经健管中心追踪随访、确诊恶性肿瘤例:其中肺癌5例,甲状腺癌3例,宫颈癌前病变1例,肠癌2例;男性6例,女性5例。


01

了解甲状腺

甲状腺,位于“喉结”下方2-3厘米处30克重,形似蝴蝶。是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腺,主导各个器官、组织的正常运转,堪称颈部的“命门”。

甲状腺以其分泌的重要“武器”——甲状腺激素而闻名。这种激素如同细胞代谢的“提速器”,可以提高全身器官的工作效率,前提是与受体结合。在人体内,大部分器官,如心脏、胃肠、大脑等,都配备着这样的受体,用以“引诱”甲状腺激素前来协助工作。

然而,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会带来不可小觑的影响。一旦失衡,几乎所有身体器官都将受到波及。例如,甲状腺功能亢进会加速心脏跳动、导致消化问题,而甲状腺功能减退则可能导致心跳减慢、体重增加、精神不振。因此,维持甲状腺的正常功能对于全身健康至关重要。

夜晚的寂静背后,甲状腺的“呼喊”不容忽视。熬夜的习惯会扰乱甲状腺激素的平衡,消耗甲状腺寿命,很容易引起内分泌失调,使人体免疫功能出现紊乱,长此以往就会引发各种甲状腺问题。


02

甲状腺有问题,身体产生的变化

心脏-跳动不由自主

甲状腺激素水平偏高,心肌交感神经兴奋,心率增加;心跳变快后,血液循环加速,全身代谢水平“被迫”提高,器官超负荷运作;为保证各器官氧气、营养充足,心脏不得不更拼命工作,心率进一步增加。

甲减正好相反,比如心跳和血液循环变慢、血压低,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。

神经-情绪呈两个极端

甲亢状态下,大脑供血、供氧充足,交感神经过度兴奋,表现为脾气一点就着、失眠、亢奋;甲减状态下,大脑细胞代谢变慢、交感神经无法兴奋,表现出抑郁、懒言少语、神情呆滞、意志消沉等。

呼吸-严重甲减可引发呼吸衰竭

甲状腺激素可促进肺泡中氧气的弥散。严重甲减时,特别是甲减危象,常会导致呼吸衰竭。此外,甲减往往伴随全身黏液性水肿,尤其是上呼吸道,出现舌体肥大、舌根松弛后坠,造成气道堵塞,阻碍正常呼吸。

消化-要么腹泻要么腹胀

消化道运动、消化腺分泌都能被甲状腺激素“调动”起来。因此,甲亢患者往往食欲旺盛、胃肠蠕动快、分解吸收快,常常腹泻;甲减患者则是食欲不振、胃肠蠕动慢,腹胀、便秘也就找上了门。

生殖-卵子精子都受伤

对女性来说,甲亢常并发月经过少或经期延长,甲减则是月经紊乱、黄体功能不全、卵泡发育不良,影响受孕;即使怀孕,也可能出现早产、流产等情况。

对男性而言,甲状腺激素分泌紊乱会影响雄激素合成,降低精子活动度。

血液-甲亢抑制免疫细胞

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甲亢,血液系统容易受累。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多,对骨髓有直接抑制作用,影响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的生成,表现为数量减少、免疫力下降,往往随着甲亢好转而缓解。但严重时,一旦患者继发感染,可出现脓毒血症、败血症,危及生命。

外貌-甲亢导致眼突

甲亢患者常出现甲状腺相关性眼病,损害视功能。这可能是由于甲状腺相关抗原在眼眶结缔组织和眼外肌表达,使眼球后成纤维细胞增生、组织增厚,导致眼球突出。

发育-甲减导致呆小症

甲状腺激素对生长发育至关重要,尤其是神经和骨骼的发育。如果幼年出现甲减,大脑、骨骼发育会严重滞后于同龄人,导致身材矮小、智力低下,即呆小症。


03

保护甲状腺,我们需注意

除了避免熬夜,还要注意几点

保持好心情、注意劳逸结合

在日常生活中要事事保持平和心态,因为情绪起伏不定会严重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分泌,进而诱发甲状腺疾病的发生。

日常饮食要注意碘的摄入

碘在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。碘摄入过多会发生甲状腺疾病;摄入过少则会诱发甲状腺肿大。

保证生活环境健康

外界环境因素,如空气、土壤、水以及食物中的有害化学物质,放射性物质都会刺激甲状腺。要预防甲状腺疾病的发生,保证生活环境健康,远离有害化学物质很有必要。

时常对镜自查

对着镜子,头部稍微后仰,露出颈部;一看颈部两侧是否对称、肿大;二咽口水,找到随着吞咽动作上下活动的甲状腺;三摸甲状腺是否有软的小鼓包、小肿块,或硬的小结节。如发现问题,尽早去医院排查。


定期体检

定期检查是极其重要的一种预防手段。通常情况下的检查周期应当在3个月左右,某些有不适症状的潜在患者应当将检查周期缩短。


文章仅用于信息交流,有关疾病、治疗或药品等专业问题,请咨询医生或有专业资质的医疗人员。


分享